2018 年淮安市清江浦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真题(30分)
更新时间:2019-08-22 15:54作者:admin 点击: 次
一、单选题(6 分)
1. 老师将自己的时间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自己系统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时、专家的反馈意见,以不断改善自己的实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行动研究 B.日常总结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2.1956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的《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
它们是( )
A.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 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 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表现目标
3.根据技能有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4.教师注意力特点集中表现在( )
A.注意集中能力 B.注意稳定能力
C.注意转移能力 D.注意分配能力
5.学生年龄特征中所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A.认知和情感特征 B.生理和心理特征 C.气质和性格特征 D.情感和意志特征
6.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中 D.教学过程之后
二、填空题(5 分)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 、社会参与等
三个方面。
2.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知,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的认知,对 的
认知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知。
3.心理学家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和 三个发展阶段。
4.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 和顺应两个过程。
5.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 、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三、判断题(5 分)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特征。( )
2.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此,学校
的一切德育工作都要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 )
3.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学习的各种教育经验的总和。( )
4.学校文化的“三层次说”认为学校文化的外层是制度文化,中层是物质文化,最深核心层
次是精神文化。( )
5.制约学校课程三大因素是校长、教师和学生。( )
四、简答题(8 分)
1.综合自己所教学科,谈谈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2.简述教育如何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6 分)
“科学因人的生活需要而登上教育的舞台,并获得发展,甚至使传统的人文学科教育都失去了往昔的辉煌。但科学教育自产生之日起也潜引着遗忘生活世界的可能性。这既有科学自身的局限,也有科学教育的不当。瓦托夫斯基曾指出过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和对立。他说,科学与常识、科学活动与人类基本活动、科学理解和平常理解的连续性被打破。胡塞尔认为科学对生活世界的客观性过程实际上说一个远离生活世界的过程。科学世界一旦诞生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就隐含着对生活世界这一母体遗忘的可能。胡塞尔说:“自伽利略起,理念化了的自然就不知不觉地取代了前科学的直观的自然。”在胡塞尔看来,伽利略及其后继者以理念世界代替了人的生活世界。所以当他说,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时,就道出了生活世界被遗忘的现实。针对科学丧失生活的意义危机,胡塞尔提出要把原初的直观的生活世界提到首位的观点。应该说胡塞尔的观点对科学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说具有启示的。......”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生活世界教育和科学世界的教育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
ACDDBC
二.填空题
1.社会参与 2.任务 3.关注学生 4.同化 5.效度
三.判断题
对错对错错
四.辨析题
1.答: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
大部分。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主要表现为: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创新品质。
2.答:第一,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工作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陵节而施”,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搞“一刀切”,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混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第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最佳期或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的协调、统一的发展。
五.材料分析题
(1)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是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生活世界教育是。
(2)科字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
(3)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生活世界提炼和升华。